首页考古发现  

古人迷信数字七的缘由 或与女娲有关(3)

2014-09-28 20:46 浏览 评论

  人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7”与“死”产生关联?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 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

“转世”传说

  若第一 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

  为亡者“做 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做七”的丧俗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 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

  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 定7天停放灵柩,7月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

  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 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