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15:24 浏览 评论
有时嫔妃之间也会相互引荐。宋代的乔贵妃和韦妃入宫后共同待候郑皇后,两人情同手足,结为姐妹,她们普经约定:“先贵无相忘”。也就是说,谁先得帝王的宠幸,可别忘了提掣姐妹一把。后来乔贵妨先得幸于微宗,便向徽宗推荐韦妃。韦妃由此而得幸。
有的嫔妃的初次侍寝似乎是歪打正着。程一宁是元顺帝时的七贵之一,是“位在皇后之下,而权则重于禁宫”的宠妃。
传说,程一宁是以歌哀怨宫词得幸的。程一宁在得宠之前,怒愤颇多,时常在夜深人静之际,登楼倚栏,唱出词意哀怨的宫词,唱得音语咽塞,情极悲怆。
有几次,恰好被元顺帝听见。顺帝深受感动,对人说:“闻之使人不能不凄怆,深宫中有人愁恨如此,谁得而知,盖不遇者亦众也。”于是,就驾车往程一宁的住所去了。
后宫进御是否有规律道理可循?五代后梁的一位国子博士崔灵恩的研究 结果是:后妃进御,十五日轮一遍,从最低位的妃子开始,与月亮的规律相配。月初最小,越来越大。月亮象征阴,也象征女性。月晦和月望即每月初一、十五是需要谨慎的,所以古代君主不在这两日御于内,因为晦者阴灭,望者争明。
《春秋》上说“晦阴惑疾,明谣心疾,以辟六气”。九嫔以下,每九人中进御一人,八十一女御占九个晚上,世妇二十七人占三个晚上,九嫔占一个晚上,三夫人占一个晚上,以上共十四夜,皇后独占一个晚上,共十五夜。上半个月按上述安排进御,下半个月从十六日开始,由皇后起,再御九嫔、世妇、女御,与月亮由盛而衰相对应。至于年龄上的规定是,九嫔以下,女御以上,到五十岁停止进御。三夫人和皇后不在此例。
古代学者的这套理论显然牵强附会,也不能为古代帝王们接受。皇帝拥有众多的女性,是为了满足色欲,哪一夜由谁来侍寝取决于皇帝的兴致,如果皇帝没有兴致,也可以独寝。如果按照崔灵恩的安排行事,岂不成了一种劳役,周而复始,个个点卯,还有何种乐趣?
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笼灯。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卸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传令其他各宫均卸灯寝息。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幸的红纱笼,明晚再重新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