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8 20:46 浏览 评论
雍正八年(1730年),皇后生下了弘历的第二个儿子,这让弘历欣喜若狂。弘历把给这个孩子起名的权力交给了父皇。雍正帝极为重视:“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实录》)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为将来这个皇子做皇太子做好了准备。乾隆帝即位后,肯定要学父皇秘密立储的办法的。于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把写有永琏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并且告知了诸王大臣:“朕已命为皇太子矣。”(《清高宗实录》)
这是乾隆帝首次立储。他是十分认真的,皇后虽然并不明确知道,但是,也会隐约了解一些。所以,她心怀感激,更加努力。可是,不幸发生了。
这个永琏是个短命的孩子,于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实录》),竟然一命呜呼,年仅九岁。这让乾隆帝、中宫皇后都很伤心,这是没想到的事情。但乾隆帝并没有亏待这个孩子。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储的诏书取下来,一面布告天下,要隆重治丧,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行礼。一方面,在东陵的西面朱华山,修建了规制很高的皇太子园寝,准备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葬入。孝贤皇后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失败了。
但是,皇后并没有气馁,她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机会。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终于又有了结果,皇后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这就是皇七子永琮。这个名字无疑是乾隆帝给起的,具有特殊的含义。琮,《周礼。春官》记载:“以黄琮礼地”,就是用于祭地的玉器。很明显,乾隆帝对这个皇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乾隆帝也确实因为他是嫡子,而“可属承祧”(《清高宗实录》)。
真是天不作美,这个孩子仅仅活了两岁,就出天花而亡。而这个孩子去世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宫里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气氛之中,往昔过年的欢乐气氛荡然无存。乾隆帝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第一,劝解。永琮的去世,无疑给皇后以最大的打击,她的忧伤心情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有乾隆帝能够抚慰皇后的心灵。乾隆帝责无旁贷,他考虑到皇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清高宗实录》)便曲为劝解,使她心里好受些。
第二,提高丧葬规格。按说,这个皇子永琮并没被真正立为皇太子,他的丧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样就可以了。但是,乾隆帝为了安慰皇后,还是进行了破格处理,“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清高宗实录》),并把永琮葬入了朱华山皇太子园寝,与他的亲哥哥永琏葬到了一起。
第三,自责。乾隆帝对这两次“太子之丧”,没有丝毫责怪皇后的意思,而是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说我本来想实现“元后正嫡绍成大统”(《清高宗实录》),让皇后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过。这种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清高宗实录》),我做到了,那既对得起列祖列宗,也对得起中宫皇后,是多好的事啊。可是,事与愿违,出了这么不幸的事,“此乃朕过耶”(《清高宗实录》),这都是我的错。
乾隆帝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后的尊敬、礼敬,做了最后的努力:
第一,为皇后圆梦。大家可能没听说过谁生前为自己要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皇帝对死者的盖棺定论。活人一般忌讳这个事情,可是,皇后富察氏却在生前向乾隆帝要谥号。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薨,乾隆帝为她拟谥号。当时,议定的谥号为“慧贤皇贵妃”。本来,一般人听到这个谥号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皇后富察氏听到这个谥号后,竟然哽咽起来,她对乾隆帝说:“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清列朝后妃传稿》)皇后的意思是,如果将来给我谥号为“孝贤”,那我将终生为之努力。
乾隆帝想起皇后当年说的话,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乾隆帝下旨:“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乾隆帝完成了皇后的遗愿。
第二,为皇后丧事大兴案狱。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异常烦闷,心情急躁不安。所以,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不断处置王公大臣,兴起了一个又一个案狱。比如“永璜案”,永璜是他的长子。孝贤皇后和她的两个嫡子病逝,永璜表现得不够悲伤,乾隆帝觉得永璜心存侥幸:“母后崩逝,兄弟之内,惟我居长,日后,除我之外,谁克肩承重器?遂至妄生觊觎。”(《清列朝后妃传稿》)意思是,永璜在觊觎太子之位,永璜究竟有没有这种想法,并无确切史料。
但是,遭到父皇如此打击,永璜早已晕头转向,诚如乾隆所说:“若将伊不孝之处表白于外,伊尚可忝生人世乎?”(《清列朝后妃传稿》)永璜不久在惶恐中去世。比如“光禄寺案”,他认为光禄寺这些人办事不认真,应付他,准备祭祀用的桌张不干净:“光禄寺所备饽饽桌张俱不洁净鲜明。”(《清高宗实录》)于是,他处置了光禄寺大批官员。比如“剃头案”,在孝贤皇后丧期内,发生了总督周学健、塞楞额,巡抚彭树葵、杨锡绂等地方大员剃头的事件,其中,好多省份的大小官员也都纷纷剃头,乾隆帝大怒,杀一儆百,将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赐令自尽,对其他官僚也给予不同惩处。此外,他还不断兴起了其他的案件,惩处了好多人。
第三,作文追思。乾隆帝是一位诗文俱佳的帝王,一生传世的诗作就有4万多首,居历代帝王之冠。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帝的风流才情便多有展示,但那不是附庸风雅之作,而是发自肺腑的动情之作。比如,在孝贤皇后丧满百日的时候,写了一篇《述悲赋》,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其中“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述悲赋》)之句,让人读之落泪。再比如《悼皇后》中有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乾隆御制诗文集》),更是表达了对皇后的殷殷之情。这里“梦熊”缘自《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也就是说,梦见熊罴,则是生男孩的征兆。
第四,睹物思人。孝贤皇后薨逝后,乾隆帝在其曾经居住过的长春宫建立纪念馆,在那里保存了皇后生前的所有陈设:“凡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不令撤去。”(《清宫述闻》)并且,每到年节,都在那里张挂孝贤皇后的画像,乾隆帝会经常到那里去凭吊皇后。这种情况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退休,新皇帝登基,才告结束。
第五,推恩母家。乾隆帝为了报答孝贤皇后,格外照顾她的娘家人:“故宠侍后族,先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清宫述闻》)一个家族就有14人封有爵位,可真是太离谱了。所有这一切的荣宠,都是来源于对孝贤皇后的敬爱。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官至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对此,乾隆帝说:“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同时,还通过富家与皇家联姻的形式,荣宠孝贤的母家,比如孝贤皇后侄子福隆安娶高宗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娶孝贤皇后侄女为嫡福晋。
在这里,大家看到了一位高高在上的天子,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对元后的尊敬、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