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15:40 浏览 评论
郑庄公高超的政治策略,表现之三为善后能稳。孔子说“过犹不及”。真正高明的战略家对战略目标的设定都是非常理智的,决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见好便收。
郑庄公在这方面的作为,同样可圈可点。当挫败姬段的叛乱阴谋、迫使他逃窜共地后,郑庄公便不再追击,因为他知道,姬段此时已惶惶似丧家之犬,实在不值得继续花功夫去对付。大败周桓王后,部下请郑庄公继续追击,但他认为君子不宜过分逼人,更何况对方是天子,如果是为了挽救自己予以自卫,就应该保证国家无损,不能太过分。于是,当天夜里,郑庄公便派部下前去慰问周桓王和随征将士。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郑庄公的政治智慧与战略意识又何尝不是今天从事国际战略角逐的有益借鉴呢?
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于公元前701年病逝,葬在郑都西25公里处的洧水北岸。在春秋初期政治舞台上风云了一生的郑庄公,以称霸诸侯为目标,凭借自己富有的智谋和独特的性格在身边掀起了不少的波澜,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所向披靡、战绩显赫。
到了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郑庄公居然能够召集齐、卫、宋等大国诸侯会盟于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俨然已是诸侯霸主。他倡导的称霸之风被后来的齐桓公、晋文公发扬弘大,成了春秋时代的显着标志;他的策略、智谋、能力和思维品格,对后来之人也有不少的启迪。郑庄公不愧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杰出政治家。毛泽东说得没错,郑庄公确实是一个很讲究策略的厉害人物。
毛泽东之所以说郑庄公“很厉害”,与1959年至1960年初的国内、国际斗争形势是分不开的。在国内,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中产生的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等错误倾向,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创伤;在国际上,美国加强了台湾海峡的兵力部署,蒋介石也疯狂叫嚣着要反攻大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然发动武装叛乱,向驻藏人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苏联以赫鲁晓夫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大党、大国主义思想日益严重,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已经进一步导致国家关系的恶化。
作为红色江山的奠基人,毛泽东在这种风云变幻的严峻形势下,以史为鉴,反复研究春秋初期的斗争经过,高度评价郑庄公其人,既有自诩古人、成竹在胸的自信,也有不屈不挠、秣马厉兵的准备。这样看来,毛泽东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