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  

杨开慧家是大地主吗:神秘家世竟是这样(2)

2017-03-11 23:50 浏览 评论

将母女合葬,应该不是向振熙老人的意思。向老太太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她死后应该是更愿意和自己的丈夫杨昌济合葬的。也许是主席怕开慧孤单,也许是主席觉得开慧最后几年在白色恐怖中带着三个孩子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们应该在一起。

1967年4月重修杨开慧墓地并建陵园,杨开慧烈士陵园位于湖南长沙县板仓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9年,遵照毛泽东的意见,将杨母向振熙与杨开慧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占地约1.3公顷。从山脚至墓区约150米,由三层梯形平台相连,每层有石阶,近百余级。墓地四周苍松环绕,以慰英灵。杨开慧祖父书樵与父亲昌济的合葬墓以及堂兄开明烈士墓亦在陵园的松柏樟梓之间。杨开慧烈士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之中,平台边长18米,石砌墓,为混凝土结构,大理石贴面,墓长6.6米,宽5.8米,高0.4米。墓碑横置斜放,横长2.7米,宽2.3米,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碑后墓石上刻有建墓年月铭文。与墓平行,墓后另建大型词碑一方,镌刻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

陵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是在开慧母女墓的左右下角两边各自安放着岸英和岸青的雕像。左下角是岸英的雕像,这形象应该是按照他入朝参战前照的军人标准像塑造的,雕像前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战士毛岸英”。 

 岸青的雕像侧是按他的遗像塑造的,显得是一个安静、慈祥的老人。雕像下合葬着2007年以84岁高龄去世的毛岸青和他的夫人2008年69岁时去世的邵华。 

按照贡献(翻译了大量的俄文文献资料)和待遇,毛岸英应该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按照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应该葬在老家韶山的祖坟附近。而毛岸青却选择葬在板仓他母亲和外婆的脚下,这个决定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只能是毛岸青自己决定的。这是他对母亲杨开慧最好的纪念。 

杨开慧被杀时岸青只有七岁,他当时和母亲、哥哥、弟弟一起坐牢。他七岁前的记忆应该就是和母亲、外婆以及岸英一起在板仓的老屋子里快乐地生活,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虽然他的母亲处在白色恐怖中,而且孤立无援。这该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从开慧留给世人仅有的两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她怀里总抱着年幼的岸青。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