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学前沿  

用意念控制飞机:大脑飞行项目

2014-09-29 09:38 浏览 评论

  助于欧盟资助的“大脑飞行”项目研制的大脑控制装置,7名飞行员成功利用意念操控飞机,让脑控技术达到全新的高度。

  德国科学家用事实证明这7名飞行员——部分此前没有任何飞行经验——使用意念驾驶飞机时能够达到令人吃惊的准确度。

  在一次模拟中,几名飞行员在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完成降落,其中只有一名飞行员在距离跑道中线几米远的位置着陆。

  参与者佩戴的脑控装置是一种特制的帽子,装有数十个脑电描记电极。

  在一个飞行模拟器内,慕尼黑科技大学以及柏林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使用意念控制飞机。

  在设计上,这种帽子能够读取来自佩戴者大脑的电信号,而后利用专门的算法将信号转化成电脑指令。

  参加实验的7名参与者全都利用意念准确操控飞机,其驾驶技术足以满足获得飞行员执照的相关标准。

  项目负责人、慕尼黑科技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师蒂姆-弗里克表示:“这一项目的远期目标是让更多人具备驾驶飞机的能力和体验飞行的乐趣。

  借助于大脑控制技术,飞行的难度将大幅降低,减少飞行员的工作负担,进而提高安全性。此外,飞行员也因此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完成其他需要动手的任务。”

  人类的大脑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细胞构成,轴突的总长度达到105600英里(约合17万公里)。

  这些神经元细胞发生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电脉冲,可以借助脑电图描记器测量。

  弗里克等人研制的脑控装置存在一个缺陷,缺少反馈。正常情况下,飞行员在操控操纵杆时能够感受到阻力。

  如果飞机的载荷很大,他们必须施加更大的力量进行操控。进行脑控操控时并没有这种反馈。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模拟这一过程。

  实际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借助脑控技术操控飞行器。2013年,一架远程遥控直升机借助脑控技术在空中完成一系列环绕飞行。

  这一壮举由美国研究人员上演,他们希望在未来研制出帮助瘫痪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机器人。

  明尼苏达州大学的贺斌(Bin He,音译)教授表示2013年的这一成就代表着人类第一次借助意念控制飞行机器人。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