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学前沿  

三体中的科技人类什么时候能掌握 太空电梯实现了吗?

2017-08-03 20:39 浏览 评论

三体是刘慈欣的雨果获奖小说,一共分为三部。三体描写的是地球人类文明与外太空三体文明之间的交流,搏斗,厮杀以及最终的消亡。三体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科幻小说中被观众熟知并喜欢,除了刘慈欣的文笔,还有就是三体中的科技了,尤其是太空电梯。那么三体中的科技什么时候能够被人类掌握呢?

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是《三体》小说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让人类进入天空的成本大大降低。在小说中,刘慈欣这样写道:“天梯三号是唯一一部基点在海上的太空电梯,它的基点是在太平洋赤道上的一座人工浮岛,浮岛可以借助自身的核动力在海上航行,因此可以报据需要沿着赤道改变太空电梯的位置。”

赵洋认为,刘慈欣在小说中描述的太空电梯很真实,不是虚拟出来的,就像是一个海上钻井平台。而在现实中,赵洋表示,美国正鼓励科研团队研发太空电梯;在太空电梯使用的缆绳材料方面,清华大学一个团队已经制作出一个2.3米长的碳纳米管,非常了不起。

那么应该如何建造太空电梯呢?赵洋认为,要确保太空电梯相对地面不发生漂移,只能一端建在赤道上,另一端连接同步轨道卫星。由于细长物体的抗压能力远小于抗拉能力,为了防止太空电梯的缆绳被自重压垮,赵洋说:“太空电梯并不是从赤道一直建造到离地球三万六千公里(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的宇宙空间就完事了,而是在那个点要再往径向延伸,让一个重锤拉着它,保持碳纳米管电梯的缆绳始终是绷直的状态。”

从引力跳板到核弹跳板

在《三体》中,人类还发射过一颗辐射帆飞船去试探三体舰队的虚实。人类预先把大量核弹发射至太空,逐个布放在飞船的航线上。每当飞船经过,核弹就在飞船辐射帆后爆炸,核弹爆炸,冲击波、光压、光辐射将辐射帆加速,每次核爆后飞船速度增加一级,因而小说中把这项计划称作“阶梯计划”。

赵洋认为,刘慈欣在“阶梯计划”中提出的这个“核弹跳板很有意思,因为这与现实中航天技术的一些技术思路不谋而和。赵洋介绍,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搞了太阳系深度探测,通过先驱者号,旅行者号等探测器探索大行星,其中就利用到行星的引力跳板,探测器在经过部分行星后,一点一点地在增补外力进行加速。

太阳帆:乘阳光遨游太空

“阶梯计划”中除了核弹跳板,不能不提其中飞船所用的辐射帆,许多科幻小说都有类似的“帆”飞船。赵洋讲到,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是最早比较系统的在文学中讲到太阳帆;刘慈欣在小说中也提到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太阳帆实验,帆的面积达到50公里,但是只有50公斤。

在现实当中,赵洋说:“太阳帆已经有人在研究,俄罗斯发射过“宇宙一号”太阳帆飞船,但失败了;日本则发射过伊卡洛斯号。”

据了解,“宇宙一号”飞船重约100公斤,所用的太阳帆由8个花瓣形状的部件构成,每个“花瓣”面积75平方米,厚度和家用保鲜膜差不多。不幸的是,2005年6月22日,搭载宇宙一号的运载火箭,在升空后第83秒即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

相比之下,日本的伊卡洛斯号太阳帆飞船则要幸运的多。2010年5月21日,随破晓号金星探测器发射升空,由此成为是世界第一个成功在行星际空间运作的太阳帆。2010年12月8日,伊卡洛斯号在距离金星 80,800 公里处飞掠过,进入延伸任务阶段。

《三体》创作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兴国”宣传、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利科幻创作的条件;同时以科技工作者为主的创作队伍逐渐更新,一些从科幻迷中分离出的精英化读者也成长为作家。

刘慈欣1999年起在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此后接连创作了多个中短篇小说;在2006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山》时,许多读者去信说希望他写成长篇,于是刘慈欣就决定不再写中短篇了;“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构思他最初打算用来写短篇,后来发现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于是把这和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们不顾一切地探索太空的历史相结合,设定以“文革”时期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与外星力量间的接触、以及华约和北约的冷战;在一位出版人的影响下,他对原来的构思做了较大的变化,改为一个长篇的三部曲系列,叙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

刘慈欣是在正职工程师的业余进行写作,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天写三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完成;第一部《三体》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取得反响较好于是出了单行本(连载删改了少量内容、在单行本中章节顺序有一定的调整);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标题名称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刘慈欣原本计划用四五个月完成,因单位工作时间不稳定写了九个月。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后,该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为“三体三部曲”。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