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7 00:41 浏览 评论
7月18日,华野向南麻发起攻击,攻击一发起,粟裕就发现和预期不符,胡琏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南麻地区构筑了相当复杂而有效的防御体系,仅子母堡就有2000多个,华野每攻克国民党军一个堡垒,都要伤亡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加之正值雨季,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华野弹药受潮、行动困难,更增加了攻击的难度。由于打成了一场消耗战,粟裕最终不得不令部队撤出了战斗。
华野部队放弃了进攻南麻,于7月22日转移至临朐地区。随后又与逼近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临朐战役。战役一发起,华野又遇上了暴雨滂沱、山洪暴发,弹药受潮等问题。而国民党军则凭借工事进行抵抗,华野血战两天两夜,多次攻城未能奏效,攻入城中的7个连与国民党军展开巷战,但因为后续部队未能攻入,自身也伤亡过半。而此时国民党援军又已经逼近,陈毅、粟裕、谭震林只能再度决定撤出战斗。
南麻、临朐两战共消灭国18000人,解放军自身伤亡21000人。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役,是典型的消耗战,这种失利严重挫伤了华野上下的信心。
两次战役失利,华野部队中也出现了一些埋怨情绪,认为当初不应该“七月分兵”。8月4日,粟裕起草了一份电报,全面总结了南麻、临朐战役失利的经验教训,针对粟裕的这份总结,陈毅、谭震林却均认为,失利的原因是粟裕“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
内心刚烈的粟裕当即另行起草一份短电,向中央军委引咎自责,请求处分。
此时,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还给粟裕写了一封长信,予以批评。信中从苏中战役讲起,列举第二次涟水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蒙泰战役和孟良崮战役,认为深为毛泽东赏识、屡创全国战争佳绩的粟裕“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二步”。谭震林将信先给陈毅看,并请陈毅转交粟裕。陈毅看后,同意谭的观点,认为“对粟有帮助”,当天即将谭震林的信转交粟裕。
粟裕完全不认同这种批评,他给谭震林去信称:“我承认军事部署上确有错误,战术上确很低劣,这些我应负其全责。但我仍认为‘过分乐观’是南麻临朐战役未能取胜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乐观,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我觉得你比我和陈军长(陈毅)更乐观,而有过分乐观的表现。”
就在华野内部出现争论之际,中央军委却为此次事件定了调子,8月6日,中央军委电复华野:“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正是在这种信任之下,粟裕总结经验教训,鼓舞部队士气,随后抓住战机,发起沙土集战役,取得极大胜利。
而对于粟裕的指挥水平,谭震林建国后也说了一句公道话,1966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跟工作人员谈到粟裕时,专门引用了党中央、毛主席对粟裕的一段评价:“粟裕同志了不起!”,“把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打痛打怕了。提到华东野战军粟裕来了,怕得发抖,怕得要命哪。”
黄百韬
国军一向以嫡系为主力、中坚。象五大主力的74军、18军、5军、新一军、新六军。很少有人知道被中央军瞧不起的杂牌军也冒出了王牌将星,他就是黄百韬。他率领整编第25师,是中原战场的主力,作用巨大。他参加的重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