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20:59 浏览 评论
特蕾莎的前男友安东尼很快就成为被怀疑对象。但他坚决否认自己与特蕾莎之死有关。案发一周多后,美国各地报纸都开始报道说,特蕾莎的眼球被取出、拍照,目的是从她的视网膜上提取凶手肖像。例如,1914年2月25日的《华盛顿时报》报道:“(对遇害人眼球)拍照提取凶手图像,是在当地一名眼科医生提议下进行的。这名医生对警方说,她(指特蕾莎)失去意识之前看到的最后一个物体,会显示在她的视网膜上。起诉安东尼的人已掌握了这张照片,并且将向大陪审团出示它。”这,会是真的吗?
斯金勒修士(如图)率先提出可能捕捉一个人死亡时所见最后影像。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疑惑:有没有可能捕捉一个人在死亡那一刻看见的影像?根据相关记载,这个理念在17世纪首次被提出。提出者是德国修士斯金勒。他声称,他在解剖一只青蛙时,在它的视网膜上看见了一个模糊的影像。然而,直到照相机出现后,捕捉视网膜影像才真正成为一种科学尝试。
资料图
1876年,意大利的博尔教授发现了视网膜上的一种物质——视网膜紫质(视紫质)。它是存在于视网膜杆状细胞里的一种光敏色素。照相机的发明引入了这样一个理念:对镜头生成的图像进行固定,从而得到永久性的图像——照片。德国生理学家库恩认为,眼睛相当于照相机,角膜就像照相机镜头最前面的透明镜面,视网膜就像照相底片。当视网膜紫质透过眼球晶状体这一“镜头”曝光时,会导致与照相底片类似的反应,从而显影。因此,在动物死后,理论上应该能够从它的视网膜提取到重要的图像信息。
资料图
德国生理学家库恩
19世纪70和80年代,库恩研发了一个过程:运用化学固定剂,至少暂时性保存视网膜上的图像细节。这一过程利用的正是视网膜紫质。库恩发现,在理想状态下,视网膜紫质产生的图像可能像照相机底片上的图像那样被“固定”。哪怕在动物死亡后,当其视网膜紫质与透过晶状体传导的光线反应时,视网膜紫质也一样会被“固定”。在红色或紫色背景中,视网膜图像看起来呈白色。与照相底片不同,视网膜图像并不会上下颠倒。此外,视网膜图像不太稳定,很快就会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