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0 17:09 浏览 评论
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的14年间,按照关东军的旨意,居然要三移其所,从最初由官衙充作的临时“执政府”,到盐仓改建成的“帝宫”,再到中途流产的“新皇宫”。对溥仪而言,这三处宫殿如同他的傀儡身份一样均为黄粱一梦,转而成空。
衙署充作临时“执政府”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月的时间,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东北,实现长久殖民统治的目的,关东军用半年的时间策划,制订出统治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方案。同时,经过多番争论研究,选定“长春”作为伪满洲国“国都”,扶持退位的清朝皇帝溥仪为伪满洲国“执政”。由于时间仓促,关东军为溥仪选定的由盐仓改装的宫殿还没有装修完成,所以,把伪满洲国的“执政府”暂时安置在了长春的“吉长道尹衙公署”。
末代皇帝溥仪,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凄惨生活
吉长道尹衙公署建于1909年,位于长春老城商埠地东四道街,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花费白银9万两,是当时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最大建筑。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青砖青沙卷瓦,外墙抹水泥沙拉毛桨,立面采用希腊神庙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西洋式建筑风格,整体建筑采用外围廊设计。该建筑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规制,而是坐西朝东建造,主体建筑门楼、大堂、二堂、三堂在同一中轴线上,且一律朝东临街开门。其门脸为14根水泥圆柱撑起三角头品字形,水泥门楼高12米,门柱垛头装饰山花点缀,巴洛克曲线整体连接,门楼高大典雅,颇有气势。门楼左右各有五间配房,作为传达室和卫队办公室,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
末代皇帝溥仪,爱新觉罗·溥仪最后的凄惨生活
穿过门楼,迎面为大堂,大堂高7米,占地400多米,厅堂内宽敞明亮,为长官办公地。大堂后面由木质走廊连接通往二堂,二堂略低于大堂,面积与大堂等同,二堂后面也由木廊连接到后面房屋。在大堂、二堂的北面有四座坐北朝南的正房,占地900多平方米,为道衙官员家属的住宅。南侧为木廊与大堂和二堂相通,四周为木质回廊,整体建筑采用围廊式设计。此外,这里是长春最早安装电灯、电话和暖气设备的中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