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  

太行抗战烽火中的外语学校与西餐饭店(2)

2016-05-05 21:56 浏览 评论

1941年10月,“敌干队”第一期学成毕业。除从高级班择优挑选出16名学员另组成1个高修班,留在麻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继续学习,进一步深造外,其余学员都分配到了各地,担任了敌工机构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剩下的高修班由陈重、王星、吉田太郎和杉本武夫继续任教,卢镜升(长治市郊区关村乡王村人)任班长,直属野政敌工部领导,目的是培养军分区级敌工干部。野战政治部对此非常重视,罗瑞卿主任不仅亲自到校做动员、提要求,还特别批准给每人每天增加3分钱的菜金,比一般干部多出一倍。

当时,各根据地的日本俘虏,都要先集中总部,再送往延安进入“日本工农学校”。在等待的一段时间,就由高修班学员上政治课,内容以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为主。备课时,要求只作腹稿,不能备写日语文稿。上课时,一律使用中文原本,用日语边翻译边讲解。一个人授课,教学人员全体旁听,共同教研。时任野政敌工部部长漆克昌也经常到课听讲,检查教学工作,鼓励学员。

 

太行抗战烽火中的外语学校与西餐饭店

 

太行抗战资料图

 

1942年7月,经过前后两年时间的学习,高修班学员们终于学完了全部课程,受总部派遣,奔赴各区领导开展对日工作。从此,抗日战场上到处出现了一支支专为开展“攻心战”的特殊部队的身影。他们张贴日语标语,散发日文传单,对日军碉堡守军喊话,唱日本士兵家乡歌曲,与战俘进行日语谈心,达到了瓦解日军战斗意志,教育改造日俘反战的目的。抗战结束时,华北敌后加入“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等日人反战组织的日本士兵达1000余人。“抗大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这个“外语学校”,从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太行抗战烽火中的外语学校与西餐饭店

 

太行抗战资料图

 

南委泉的“西餐饭店”

百团大战后,黎城成为太行区仅存的完整县。1941年1月,一二九师民运部改为生产部,下设农业、水利、推广、经贸、运输等部门,由涉县王堡进驻黎城县南委泉村。部长张克威,是留学美国的农牧学博士,八路军中少有的农业生产专家。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