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0 21:55 浏览 评论
法赫尔说这种效应在实验室应该能观测到。如果单波长激光在真空中来回弹动超过半年,它的颜色应该开始变化,有的光子的波长会变得略长,有的会变得略短。法赫尔说:“我估计,长远来看,光子并非相互独立的,而会相互作用并将其能A重新分配给其他能量和波长。这就像一个仿真自由空间—像光子穿越太空。”
法赫尔还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测试,称该测试可以判定微波背景的标准解释和替代解释孰是孰非。传统的宇宙学认为,微波背景辐射出现于大爆炸后大约30万年,宇宙冷却到透光的程度。
在宇宙“复合”期前,宇宙是一个高密度不透明的等离子体,光线不能透过。等离子体复合时产生一束光,其波长呈现氢原子能级特征。这就是研究天文学等离子体行为的人都熟知的光谱线—赖受线系。但是,在测量微波背景时还没有观测到赖曼线系存在的证据。
但这并不意味粉这类线系不存在。经历了137亿年,宇宙中任何赖受光谱线都会发生强烈的多普勒频移,且在红外光谱区域最为强烈。没有人曾试图通过红外线观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因为这是非常困难的。
银河系在红外状况下比在微波背景辐射下更嘈杂,从混杂的前景银河噪声中梳理出宇宙信号更加困难。2014年的宇宙微波背景大发现在这方面引起巨大反响,当时他们声称发现了宇宙起源时产生的引力波的证据,但最后被否定了。
然而,如果科学家没能在红外区域找到赖受光谱,这就是对当代宇宙学的又一记重拳。
巴塞罗那大学的宇宙学家琼·索拉认为法赫尔的理论很有创新性,但同时提出质疑,说:“他的数字游戏玩得很有趣,但是不能提供一个内部一致的、可以自团其说的完整故事。”例如,法赫尔的理论中有一个论证说,该理论能解释可观测的宇宙中光子对实物粒子的比例(100 000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