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9 22:58 浏览 评论
而说到如何登陆火星,《火星救援》剧中虚构了“Ares3号任务”搭载离子推进器的赫耳墨斯号飞船实现人类首次登陆火星。但是,离子推进器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科技。在NASA位于格伦研究中心的电子推进实验室里,有一个名为“演进氙离子推进器”(简称NEXT)的引擎,该推进器旨在推动NASA未来的深空探测器,可达到时速32.1万公里的推进力。在科学家眼里,NEXT离子推进器是取代燃料火箭,更适合太空飞行的动力引擎。
至于马特·达蒙那身帅得掉渣的橙色火星太空服,更像是NASA的新一代Z-2太空服和eXploration太空服的结合体,在2014年NASA就发布了新一代Z-2太空服,原型均采用3D打印技术打造。
这些包裹在技术骨骼之外的段落贯穿着全片,披着奇思妙想的外衣一个个光彩夺目地蹦将出来:地球火星间利用摄像头摆动角度的16进制码信息传递,奇才Rich Purnell峰回路转的营救方案与暗度陈仓,推进实验室提出的敞篷车加帆布式的轨道发射方案,赫尔墨斯号的爆炸式减速……观者瞠目结舌之余,也能通过影片中分量得当的辅助说明而发出不明觉厉的感慨。
火星探测器资料图
虽然,观众还是可以找出某些不符合科学的细节场面。但被称为最科学的科幻电影,已经是实至名归。
雷德利·斯科特的构图哲学
“在电影世界里,一个男人不仅可以在金碧辉煌的罗马大斗兽场向本该至高无上的皇权发出挑战,甚至还可以向全世界乃至掌管宇宙万物的神明发出挑战。”这就是人们对《火星救援》导演的雷德利·斯科特的评价。1979年的《异形》,奠定了他重量级导演的地位。1982年的《银翼杀手》让他成为科幻迷眼中的导师,而2000年的《角斗士》成就了一个奥斯卡史上的辉煌时刻。嗯,还有战争片《黑鹰坠落》。他是不多的可以跨越多种题材,并取得成功的大师级导演。
ZA设计的德国火星移民洞穴
这一次,他飞向了火星。
与众不同的是,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却最终爱上了摄影和电影的雷德利·斯科特,不是那种擅长思考的导演,他的作品都是表现式的。他是一位经营画面的高手,是视觉风格的大师。他习惯用令人应接不暇且极富考究的超量视觉元素,冷静地安置于画面之中,从而在视觉上建构了一个世界和一套世界观,但他又不多做解释,而是等待观众自己去挖掘。其科幻美学,在《异形》和《银翼杀手》中已经登峰造极,摄影风格冷峻而浪漫。而瑰丽的太空,对于一个热爱图像美的人来说,绝对是无法抗拒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