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奇闻异事  

清朝13太医身怀绝技 孝庄皇后中风竟找藏族喇嘛来诵经

2020年04月10日

摘要古时朝廷里的医生,其实是有很多种名称的,而且大多是因其专科而称,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等,现在大多人都知道御医或是太医,但其实这是有所不同的,清朝以前叫做御医院,到了清朝才叫做太医院,而这两者有所不同,太医院的组成更是多元化。

古时朝廷里的医生,其实是有很多种名称的,而且大多是因其专科而称,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等,现在大多人都知道御医或是太医,但其实这是有所不同的,清朝以前叫做御医院,到了清朝才叫做太医院,而这两者有所不同,太医院的组成更是多元化。

太医院共分四等,第一等是御医,大概等于县令的地位,共13人,第二等是吏目,一半是八品官一半九品官,共26人,第三等是医士,从九品,共20人,地位最低的是医生,无品阶,学徒的角色,30人,所以真正的御医,其实也才13人。

但是说是13人,为了更大程度的发掘人才,御医的范围被扩大了很多,被皇帝赐为有功的,为皇家服务的,还有民间找来的,都被划进御医的行列。那清朝的太医院呢?以官方来说,除了正规的身分,还被要求精通五本医书,甚至要经过考试,但就算如此,人数还是有限,所以从各地征召而来的医生,或是精通医术的官员,也会进宫服务,但不算太医院的编制,酬劳由皇家支付。

这类人,如果能成功治愈皇家病人,当然是升官发财,但如果失败,则该贬职的贬职,该流放的流放。也因为清朝采这模式找医生,所以人才来源范围很广,医生、儒生、俗家子弟,甚至,道士也都可以,民间所津津乐道的名医,都很有可能被皇帝钦点进宫诊治,最好的例子,就是清末的郎中喜来乐,他就被靖王爷征召去帮格格治病。

除了喜来乐,还有蒙古大夫,这不是指乌龙大夫,而是真的蒙医,蒙古游牧民族最常摔伤骨折,对这类的伤势很有一套,所以清朝的统治者,对蒙医的技术最清楚。有蒙医,还有一种最特殊的,就是藏传佛教的喇嘛大夫,孝庄皇后就曾接受过藏医的治疗,但是治疗的方式极为奇特,她找来了四十八为喇嘛用诵读经书的方法,治疗中风的症状,虽然在清朝,太医的组成多元,而且严谨,又兼容民间医学,但是像诵经这样的方法,还是令人称奇的。《清史稿·职官志》、《京都太医院考略》、《蒙医传统疗法概》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