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17:06 浏览 评论
晋冀鲁豫边区的美术工作者张宫忱,擅长绘画,尤其是绘制宣传画的技巧很高,在普及墙画创作方面成绩突出。他就地取材,较早创造了五彩颜料,利用石灰、红土、槐豆水、蓝靛水等简单的颜料,画遍他所到过的大小村庄,不仅宣传鼓舞了群众,而且还为瓦解日军、争取伪军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他在各西观城史楼一家地主的砖墙上画的《家族在哭泣》,描绘了日本兵家属悲痛哭泣,盼望远在中国战场儿子、丈夫或父亲早归故乡的悲惨场面。
形象通真,感染力强。参加“扫荡”的日军士兵看到后,竞然都纷纷跪在画前失声痛哭,日军军官用指挥刀赶都赶不走(《冀鲁豫边区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史》,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9年)。
抗战宣传画的“反战”作用
这些抗战壁画,使日本侵略者感到十分头疼。八路军美术工作者夜晚进入敌占区绘制的壁画,“敌人在天明后发现了我们留下的传单、标语、壁画,有的气得暴跳如雷,有的惊得目瞪口呆,急忙下令把标语壁画涂抹干净”(王邦彦:《我们在太行山上——晋察冀美术活动片断》,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抗战宣传画的“反战”作用
日伪当局组织的“宣抚班”,其“宣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把八路军的标语和宣传壁画涂掉,或者撕下来,换上日军宣传的所谓“大东亚圣战”、“建设王道乐土”等内容的标语和宣传画,企图抵消八路军的抗日宣传壁画的作用。可是,当敌人离开村庄后,美术战士们就用白灰将敌人的画涂掉,画上抗日壁画。就这样,他们与敌人周旋中,在墙壁上涂涂、画画,周而复始,演绎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绘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