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知识  

揭秘世界上的基因工程疫苗演进史(2)

2016-05-16 20:32 浏览 评论

两宋时期发明的“种花术”,让后世得享福惠。清初,康熙小时候因未出痘而被隔离于紫禁城外,这让他对传染病的可怕有了切肤的认识,因此,对天花的预防接种自然特别重视。帝国掌权者出于自身经历而加大防疫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得有清一代的疫苗接种制度空前完善。即位之后,当他知道种人痘可预防天花时,便下诏征集种痘医师,并加以考选。公元1682年,康熙下令各地种痘,并下达圣训:“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此举惠泽万民,难怪康熙语多自负。

乾隆时期编撰的《御纂医宗金鉴》则首次将“幼科种痘心法要旨”收入卷中,种痘法由此标准化。公元1741年,清代世医张琰写作并刊行了《种痘全书》,详细论述了痘疹的发病规律和诊治大法,并论述种鼻痘之法,使人痘接种法得以全面推广。书中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致死率只有0.33%,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确属了不起的医学成就。为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揭秘世界上的基因工程疫苗演进史

 

资料图

 

和人痘接种的先进性同步,清代也发生过对公众造成重大危害的假药、劣质疫苗事件,这些事件虽然官方正史并未记录,但民间笔记有记载,如19世纪60年代的“无效牛痘疫苗事件”,当时的笔记是这样记载的:行医者使用的牛痘苗并不总是健康的,在种痘后天花发作的病例很常见。庸医为获得更大收益使用变质或是无效的牛痘疫苗,甚至以人痘取代牛痘,在广州的种痘书籍和新闻报道中很常见,这些作法不只在广州,更遍布全国。

 

揭秘世界上的基因工程疫苗演进史

 

资料图

 

从历史的发展观来看,医学在进步,对疫苗的认识以及对疫苗各环节的监管也必然会进步。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