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高雄市左营区一处建案工地挖出左营旧城南门段城墙基础,古迹意外出土后,高市文化局与建商几经协调,建商配合退缩建案工地,让城墙残迹得以保存,公私携手力保古迹传为佳话。
高雄市文化局巡查人员今年6月于左营凤山县旧城巡查时,于当地一处建案基地内发现疑似有城墙石材构件出土,经邀集文资委员组成专案小组现勘,确认为凤山县旧城筑城材料,极可能有城墙残迹存在,即协调建商暂停施工。
文化局与文资委员、建商多次开会协调,并请成大考古研究所专业团队进场试掘,确认地表下城墙基础保存的位置与状态,建商也同意不计损失变更开发案设计,退缩原建案工地范围,避免破坏埋藏工地下的古迹。
文化局指出,这次出土的城墙残迹属南门段城墙,除城墙基础外还发现水关构造,部分保存完整,部分则有断裂推倒现象,长度约为50公尺。
文化局表示,建案建商经多次协商展现高度诚意,配合文化资产保存,采退缩建筑范围变更设计,并将以城垣纹理为主轴进行户外景观设计,适度展现水关或城墙残迹,让古迹与社区相互辉映。
高市府日前召开文化资产审议会决议指定该残迹为市定古迹,文化局认为,这是市府执行见城计画公私协力的重要成果,也是公部门与民间为文化资产保存共同努力的典范。
凤山县旧城于清朝道光6年(西元1826年)由土城改建为石城,现有并指定为古迹的城墙长度1668公尺,达到石城城墙原始长度2767公尺的60%,是国内现存的清代城池中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高市府争取文化部补助,正推动大型文化资产保存计画左营旧城见城计画重现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