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23:37 浏览 评论
袁绍的异母弟袁术更缺乏对汉室合法性的正确认识。公元197年,袁术定都寿春,自立为帝,结果众叛亲离。曹操、吕布、孙策和刘备等诸路军阀竞相讨伐,袁术兵败后走投无路,吐血而死。
对比两汉末年的情形:公元8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和士人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都不敢称帝,两汉易代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西汉奉儒家为显学,但对忠君观念并未特别强调,官僚、士人和百姓的忠君思想较为淡薄,这是王莽轻易改朝换代的社会基础。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吸取西汉教训,“极力尊崇节义,并大张旗鼓地褒扬不仕王莽的忠节之臣”,东汉一代更是以“天降符瑞”“君尊臣卑”等理念来解释刘汉皇室的合理与正统,将忠君思想理论化。此外,东汉比西汉远为重视推广儒学教育,在选拔官员上,更强调官员的节气和孝廉品行。通过上述种种制度与举措,君臣大义等思想植入东汉民众观念之中,难以撼动,曹操本人早年也深受影响。188年,冀州刺史王芬欲勾结曹操废掉汉灵帝,遭曹操拒绝,他认为“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曹操剧照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汉室苟延残喘、无兵无权,却代表了不可取代的正统性,(至少表面上)拥护汉室,方能获得道义优势,赢得舆论民心,曹操如此,刘备更是如此。这一时期,废立皇帝者皆不得好死,比如废掉少帝的董卓和自立为帝的袁术。建安晚期的曹操封藩建国,篡位野心暴露无遗,未能称帝主要是因为现实的政治形势阻碍。
古代抱美人得天下"顶级流氓"曹操
霸府内外的密谋与叛乱
在曹操霸府统治过程中,效忠汉室、反抗曹氏的密谋与行动,以及名士的讥讽与不合作屡见不鲜,比如上述的董承和孔融等人。汉献帝的皇后伏寿目睹董贵人被杀后,深感恐惧,密书父亲伏完,求其诛灭曹操,但伏完一直不敢动手。公元214年11月,曹操发觉此事,遂命华歆带兵入宫捕杀伏皇后。伏皇后与献帝的两个皇子也被毒酒杀害,伏氏宗族株连致死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