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22:36 浏览 评论
郡守把这桩案件委托给幕僚处理,而幕僚因为对案件的情节产生了怀疑而迟迟不作出判决。他对郡守说:“人命一死就不能再生还了,如果是诬告,主管刑罚的官员难道不后悔吗?所以,请准许我彻底追查。并且,如果是他杀害了妻子,一定不会只保留尸体,而把头扔了。”郡守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这位幕僚另选房间作为监狱,善待这位商人,并且重新慎重选择掌管刑罚的官员,对商人进行再一次的讯问。另一方面,他又盘问验尸官和办理丧事的差人关于最近郡里办理丧事的情况。其中,有一个人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最近一个豪强家里办丧事,据说是一个奶妈死了,在五更天的时候,从墙头抬过棺材,棺材很轻,像一口空棺材。
这个幕僚立即派人到那口棺材的埋葬地,打开棺材后,果然在里面发现了一颗女人的头。然而将这颗头和尸体对在一起后,商人却说那不是他的妻子。在拘捕了豪强并进行审讯后,得知这个豪强杀死了奶妈,在把奶妈的头埋起来之后,用奶妈的尸身换取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的妻子却被豪强关养在了家里。最终,幕僚判决豪强在闹市处死,并暴尸示众。这场冤案最终得以平冤,还得商人一身清白。
资料图
《疑狱集》中还记载了一个发生在唐朝的案子。唐代著名政治家李德裕出任浙西观察使的时候,当地甘露寺的主持庙内事务的和尚上诉,他移交寺庙财务时,发现前任几代主持和尚在其中私吞了若干两黄金,并拿以前的移交文书作为证据。和尚们的证言都指向了这位新卸任的主持,说他将黄金花掉了。审讯完毕结案,新卸任的住持认罪态度也很好,却没有追查到遗失的黄金。案卷被送到了李德裕的手上,他怀疑这位主持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就再次进行了提审。最终,主持和尚交代了实情:庙里的和尚都乐意做主持僧,他们多年来只移交关于黄金分量的文书,却从不移交黄金。
资料图
这些和尚因为他不同流合污,就想趁机陷害他。于是,李德裕安排了几乘轿子,请此案相关的和尚来对证。李德裕吩咐手下不让这些人彼此见面,然后拿来黄泥,叫他们各自做出移交前的黄金模型,作为证据。结果这些僧人做出的黄金模型各不一样。于是,在李德裕的审讯下,这些和尚一个个认罪,交代了陷害主持僧的事实,而主持僧也最终得以昭雪。
在《疑狱集》中还有大量冤案案例,这些案例的受害者大都被平冤昭雪了。然而,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并不是所有被冤屈的受害者都能遇到这些清官,民间便有了《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公案小说,以表现老百姓对平冤昭雪的殷切诉求。
冤案,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封建社会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我们能够一窥时代法制演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