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1 22:04 浏览 评论
明初,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据记载,郑和船队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相距中国十几万公里的东非的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港)。肯尼亚的拉穆群岛由大小不同的5个岛屿组成——拉穆岛、曼达岛、帕泰岛、恩多岛和基瓦尤岛,从南向北沿着大陆海岸线依次排列,帕泰岛面积最大,约75平方公里,在岛上的5个村庄——帕泰、上加(也译为上家、上海、中国村)、春杜瓦、法扎、西尤(也译为西游、西屿),许多居民都自称是郑和部属的后裔。那么,郑和船队真的留下了“非洲后裔”吗?
船员落难孤岛
据说,600多年前,一艘郑和船队的船只因迷失方向驶入帕泰岛沿岸,在上加村附近不幸触礁下沉,慌乱之中,船上的数百人纷纷抛出载运的小船逃命,并从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丝绸等贵重物品。
历史资料图
他们当中,有400名划向帕泰岛,在上加村登陆,用随身携带的中国瓷器和丝绸与当地人交换食物和钱财。后来,除40人留在上加村外,其余的人分两路走了,100人向西来到了帕泰村,260人北上去了西游村。
历史资料图
中国人登陆帕泰岛后,逐渐入乡随俗,与当地女子成家,生儿育女,融入当地社会。以前的帕泰村很大,由于缺乏饮用水,不少人被迫离开,加之又流行过一次严重的疟疾,帕泰村的人口锐减。目前帕泰村的总人数是2000多名,由两大部落组成,两个部落的名字分别为纳巴汉和波科姆德,中国人仅剩下3户,瓦法茂是他们的共同姓氏,也成为帕泰岛上“中国人”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