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1 23:12 浏览 评论
汪精卫再次频频公开谈论个人生死也就是所谓“烈士情结”,是在曾仲鸣遇刺事件发生之后。1938年,汪精卫从重庆秘密出走河内,进退维谷之际,军统误杀曾仲鸣,对汪造成不小的刺激。汪精卫在所撰《曾仲鸣先生行状》中引用了曾氏之妻方君璧的话:“在此时代,抗战可死,致力和平亦可死,吾人要当以一己之死,换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举一个例》中,汪精卫还写道:曾仲鸣“临死的时候,因为对于国事尚有主张相同的我在引为放心……我已经应该尽其最大的努力,以期主张的实现”“我这篇文字发表之后,说不定在什么时候,我会继曾仲鸣先生而死”。几个月后,汪精卫的外甥沈崧在香港被杀。汪精卫又写道:“军兴以来,同胞同志为抗战而死者,先后相望,至于为和平而死者,以曾沈两同志为嚆矢”。曾、沈两人都是和汪关系极密切之人,汪把他们的死,定性成“为和平而死”,并说自己可能“会继曾仲鸣先生而死”,其政治抉择已相当明确了。
汪伪政权成立后,曾仲鸣和沈崧被推崇为“和平运动”的“烈士”,时时纪念。1939年12月,汪精卫发表《艳电书后》,将自己早年的狱中往事,同曾、沈联系在一起,以昭示他们的“烈士”资格:“我于庚戌三月在北京被捕的时候,警察在我身上搜出《革命的决心》几篇文字,问我道:‘带这些文字做什么?’我答道:‘没有什么,这些文字,从前以墨写出来的,如今想以血写出来。’我今日想当初和我一同坐飞机出重庆的曾仲鸣同志,及首先劝我离开重庆的沈崧同志,我惭愧我到今日尚在人间!我誓以我所余的热血贡献于和平运动!”
汪精卫相关资料图老照片
按《艳电书后》中汪精卫自己的说法,曾、沈二人死后,他为完成朋友遗志,“誓以我所余的热血贡献于和平运动”。言辞间似乎确有“烈士情结”在其中;但终究只是汪的自说自话。
汪精卫相关资料图老照片
汪的追随者,也不遗余力宣传其“烈士情结”。1937年,汪精卫的同乡、故人张伯桢之子张江裁辑成《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一书,将刺杀事件全归功于汪——此事主谋实为喻培伦,后殉难于黄花岗之役,同时被捕的黄复生亦几被忽略。更重要的是,使用“庚戌蒙难”一词,将汪1910年系狱事对照孙中山“伦敦蒙难”,突出了汪的领袖地位(汪伪时期,雷鸣所著《汪精卫先生传》,也单有一章“庚戌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