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5:06 浏览 评论
白垩纪-古近纪之后,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越来越高,需要冬眠的蛇类越来越活跃了。在适应环境之后,蛇类进化的终极品类--泰坦蟒诞生了。这种身长15米,可以生吞鳄鱼的恐怖物种统治了地球。可是为什么泰坦蟒最终还是灭绝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蛇是一种奇特的爬行动物,人们分成两派,一派喜欢它们,而另一派讨厌它们,于是在神话中蛇变成了亦正亦邪的角色。几乎在所有神话故事中,蛇都非常巨大,这并非空穴来风,在蛇类家族的历史上真的出现过逆天巨怪——泰坦蟒。
在哥伦比亚瓜希拉半岛上坐落着塞雷洪煤矿,这座煤矿是世界上第十大煤矿,煤矿面积有1000个足球场那么大。塞雷洪煤矿每天产煤量达7万吨,为了发掘煤炭,矿工们需要用炸药炸开100万吨的盖山和覆土,但是,在煤炭层之中除了煤还有别的东西。
2002年,哥伦比亚的古生物学家来到矿场,他们在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史前世界。不久之后,史密森学会热带研究所的研究院卡洛斯·哈拉米略博士和来自弗罗里达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鲁赫来到塞雷洪,他先后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植物、巨型鱼类、龟和鳄类化石,一些重要的化石被打包送往弗罗里达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一天夜里,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来自塞雷洪的化石,当他们打开一个标有“鳄化石”标签的脊椎骨时发现其并不具备鳄类骨骼的特征,于是他找来同事查看该化石,最终得出结论:这块化石来自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蛇类动物。
兴奋不已的工作人员立即给乔纳森·布鲁赫打电话告诉他这一惊人的发现,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前往化石发现地进行挖掘。经过多年的努力,古生物学家最终发现了属于25个个体的巨蛇化石,其中甚至包括了头骨。
根据发现的化石推算,泰坦蟒体长可达13米,体重超过1.1吨,它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蛇亚目成员。与泰坦蟒相比,现存的蟒和蚺就要小太多了,有记录最大的蚺体长为4.3米。
泰坦蟒之所以能够长这么大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经过了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恐龙灭绝),地球在古新世渐渐从大灾难中恢复过来。距今6000万至5800万年前,由于当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地球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赤道地区的平均气温在30至34摄氏度之间。较高的温度非常适合怕冷的蛇类生存,它们的体型迅速大型化并最终进化出泰坦蟒这样的巨怪,泰坦蟒也成为恐龙之后地球上的第一批巨型动物。
泰坦蟒生活的环境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它们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为了支撑身体的重量,泰坦蟒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而它的食物也来自水中。从发现泰坦蟒化石的塞雷洪组地层看,当时还生活着属于鳄类的冥河鳄和塞雷洪鳄,属于龟鳖类的煤龟。冥河鳄属于大型鳄,体长在4至7米;塞雷洪鳄体型较小,体长2米左右;煤龟体型较大,体长1.75米。
在泰坦蟒眼中,管他什么冥河鳄、煤龟,统统都是食物。泰坦蟒会潜伏在水底,当猎物从头顶上游过的时候,它会突然发起攻击。泰坦蟒杀死猎物的方式与众不同,它会用身体紧紧的缠住猎物,然后使劲收紧直至对方断气,到那个时候它就可以将猎物吞下然后慢慢享用。
有人说这是泰坦蟒的后代,平均体长可达到15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猎物包括6米长的巨型鳄鱼、短吻鳄等。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