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大揭秘 为何所有的树木电线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2017-07-18 10:31 浏览 评论

唐山地震使得举国轰动,这个灾难突降让整个华夏大地为之颤动。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关于这个事件仍有很多的话题在不停的被议论,其中就包括唐山地震七大谜团。下面就让小编来揭秘一下:为何树木没有受到伤害?

1976年7月28日,这一天,对于所有唐山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不可遗忘的悲惨日子。然而,时隔多年,当人们再次提起唐山大地震时,从中却发现了许多惊人的真相和谜团。

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将唐山这座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数十秒钟内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24万生灵在睡梦中被葬身废墟,16万多人重伤……

唐山大地震后,李泰来和其弟弟考察了一个星期,两人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用传统地震学理论根本无法解释!

谜团1: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四面开花崩塌。整体歪斜的现象很少。

谜团2:所有的树木、电线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仍可直接、准确传播电视信号。

谜团3: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

谜团4:唐山地震后,除个别地区受采空区坍塌或其他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全如震前,很少出现波浪起伏现象。

谜团5: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3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栋房中有的是第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第二层,有的是第三层。为什么同一区的受震程度会如此偏差?

谜团6:唐山启新水泥 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

谜团7:在唐山地震中死伤的人中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绝大部分是因为建筑物坍塌受害。

唐山地震的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3点42分53.8秒(北京时间),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由于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同日18时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km的滦县商家林发生 7.1级地震。邻近的天津也遭到一度的破坏。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

唐山地震死了多少人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12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它发生在现代中国重大转折的1976年。它不仅造成的伤亡3倍于汶川地震,更发生在京津唐这样的中国政治中心地带。当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又企图篡党夺权。甚至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仍然坚持政治斗争为纲,极大地影响了受灾工作的开展。这一切使人民群众和有远见的高层领导彻底认清了“四人帮”的罪恶阴谋,并最终采取断然措施结束“文化大革命”。可以说,唐山地震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的催化剂。其历史意义远不仅仅在于灾难本身。

弹指一挥4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天然“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隔震技术的发现,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第一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这也是当年世界最高的隔震住宅楼。在次年台湾海峡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我国,云南省是地震频发的省份,也是建筑减隔震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省份。目前云南的减隔震等技术研发应用都已初具规模,已建成1000多栋减隔震建筑,接近全国的二分之一。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