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知识  

新中国的住房改革发展:从公有到私有的转变(5)

2016-05-17 16:54 浏览 评论

后来,胡耀邦再次来到数学所,询问起陈景润改善住房条件的事,当得知问题还没有解决时,胡耀邦有点火了:“为什么不能帮助陈景润解决一间好一点的房子?”在胡耀邦的关心下,数学所最后费了很大力气,终于为陈景润调整出一间 16 平方米朝阳的房间。

这种分房的难题,在知识分子群体里特别明显。在那个时代,大学还没有多余的经费为教授们建更多的房子。这种难题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央视曾经报道过科学家陈章良的事,当记者走进陈在北大的单身宿舍时,8平米的房间已被书填满,记者几乎无法插足。

市场化改革30年

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出台,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在停止福利分房的时候,中国的住房商品化已经试点了10年了。在这10年期间,实行的是商品房交易与福利分房并行的制度。在福利分房的末期,由于有了市场参照,而且可以进行买卖,能分到房子的人,对“福利”的感受更深。

 

新中国的住房改革发展:从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建国初期的农村的低矮自建房

 

1987年12月1日,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原深房公司总经理骆锦星举起11号牌,赢得中国土地“第一拍”,后来深房公司在竞得的这片土地上修建了东晓华园。2008年2月4日,坐在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花园的花坛前,73岁的骆锦星没有想到,深圳这两年的房价飙升得如此之快,这个20年前在那场“中国土地第一拍”中竞得的土地建成的楼盘,建成时开盘价1600元每平方米,20年之后的今天,也水涨船高,升值已达数倍之多。

 

新中国的住房改革发展:从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农村的土坯房屋

 

住房的商品化,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改革之一,不但让更多的人拥有住房,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权的概念。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那些拥有住房的人,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人对“70年产权”有意见,国家也在探讨产权到期后如何续签的问题,但是这一政策在当年出台时,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