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知识  

安得广厦千万间:盘点古代中国住宅演变史(2)

2016-05-17 17:19 浏览 评论

每一个派别的建筑,如同每一种的语言文字一样,必有它的特殊“语法”、“词汇”。这种“语法”在一派建筑里,就像在一种语言里,有传统,又有演变。许多配合定例,其规律格式,并无绝对的理由,却被沿用成为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律。除非在改革的时候,一般人很少觉得有逾越或反叛的必要。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的初步方法,随着实践的增多,他们又了解了木料的弱点,那就是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发生极强的剪力,梁就很容易折断,他们就使用一种缓冲的结构来纠正这种可以避免的危险。古人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的短木“拱”,两者的组合,在近代以来被称为“斗拱”,在实践中,这种“斗”与“拱”会有各种组合,这就是一种建筑的“语法”,而单独来看,斗、拱、梁、枋、椽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中国传统的建筑方法,多靠师傅带徒弟这种口授加训练的方法,很少形成系统的课本来供大家学习。在古籍中,关于建筑方法的著作只有两本。清代工部所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代遗留的《宋营造法式》。这两部书,今天普通的人根本无法读懂,“则例”和“法式”虽然很详细,但专门名词既没有定义也没有解释。1930年,中国营造学生在北平成立,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法式主任。在抗战前,北平尚有曾在清宫营造过建筑的老工匠,梁思成就找到他们,向他们学习《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在当时,这几乎是学习这本书,并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唯一途径。这些老工匠对自己的技艺,一向都是秘传的,所以求他们传授技艺,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最终,老工匠答应教梁先生,由此,以故宫为标本,以《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为课本,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反复揣摩后,梁思成才逐渐摸透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安得广厦千万间:盘点古代中国住宅演变史

 

资料图

 

规矩:四合院中的“政治”

在历史中,一国的居住传统,最终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建筑也是和中国大家族的生活完美结合的。最近这些年,随着《大宅门》《乔家大院》等电视剧的热播,让北京的四合院和山西的大院,不但成为公众熟悉的建筑样式,并让人对其中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深感兴趣。以四合院为例,这种建筑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大家庭内部的权力与组织形式。

 

安得广厦千万间:盘点古代中国住宅演变史

 

资料图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这种院为中心,四周环以房屋组合而成的中国北方民居,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即是其典型的代表: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节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