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22:52 浏览 评论
北调陷党争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以御蒙古。但朝议后,决定只调戚继光北上。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时佥都御史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地的练兵事宜,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同时为了统一事权,朝廷将蓟州总兵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因为之前破倭首吴平有功,进封戚为右都督。
戚继光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从福建总兵官,调任神机营副将,又改任蓟州总兵官,表面看来是平调,其实是变相的升迁。因为自英宗正统之后,朝官多以内调为荣,外迁为耻,蓟州总兵官虽然品秩与福建总兵官相同,但是扼京师门户,处天子脚下,离大明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要近得多。戚继光的这次升迁,或许大学士张居正出力颇多。得到辅臣的赏识,是一种幸运,因为朝里有人好做官。可也正因如此,满朝贵胄皆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的私党,这也是一种不幸,因为戚继光在不自觉中陷入了党争。
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 剧照
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节制精明,器械犀利,蓟门军容成为众多边防之冠。鞑靼、土蛮、朵颜诸部皆畏惧戚继光的威严,不敢犯边,戚继光曾作诗纪念:“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万历二年(1574年)朝廷以守边劳苦,晋戚继光为左都督。不久土蛮部进攻辽东,戚继光急率部赴援,与辽东李成梁军一道击退土蛮部的入侵,斩获颇丰。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至此戚继光达到了自己仕宦的顶峰,须知少保官从一品,地位尊崇,不轻易授人。景泰朝的兵部尚书于谦有大功于朝廷,才被封为少保。
戚继光图片
可是此时的朝廷内部,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的党争已经悄然开始了,争斗的双方,一方为帝师、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提督太监冯保组成的“权力双子星”,另一方则是一个权力联盟,成员包括万历帝的外公武清伯李伟、内阁次辅张四维、司礼监太监张诚、三边总督王崇古,双方皆与皇室关系密切,都处于帝国权力的最高层,而戚继光偏偏无奈地卷入其中。他卷入乱局的缘由也十分离奇:武清伯李伟虽贵为伯爵,但是受家族经商传统的影响,依然从事商业活动,李伟从三边总督王崇古手中接下一桩生意,给前线军士赶制二十万套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