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4 21:54 浏览 评论
站在纺织机旁,在轰鸣与震颤中,眼见着白色的棉布缓缓织就。不同的纺织方式能织出质地不同的布匹,许多纺织机旁的护栏上都附有具体的织法图解,并系有一条布匹样品,可供触摸。振动、噪音、白亮的灯泡、不时喷出的调节车间湿度的蒸汽……昨日的洛威尔仿佛在这里复活了。不过这里却见不到工人的身影,昔日的工人是谁?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梦想?
来到博物馆二楼,从展览中笔者才知道当年工人在洛威尔工作的强度极大。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每位工人每周平均要工作73小时;到了70年代,也得工作60小时;到了20世纪早期,工人每周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54小时,但工人每日能得到的工钱也随之减少。虽然爆发过多次抗议,但工人终究拧不过资本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铁打的工人几乎全是15~25岁的单身妙龄女性,她们多来自美国东北部的农村,这些女工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工厂女孩。
第一架飞机起飞
如此大规模雇用年轻女工还被称作美国工业革命的一项创新。虽然洛威尔的纺织厂众多,但厂与厂之间的待遇差别不大,用工合同一年一签,至少需干满一年,每月发放工资。女工们必须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里,还需要到教堂礼拜。当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是很难干得长久的,平均下来,每位女工在纺织厂仅工作3年便会离开。
纽约时代广场旧照
洛威尔国家历史公园也保留了部分女工宿舍。出布特纺织厂,再次跨过运河,向右看,便可见一排3层(还有阁楼层)联排宿舍楼。它们坐落在小坡上,深色倾斜的屋顶两头耸立着取暖烟囱,窗框和窗格都为白色,大门开在一楼一角。看起来虽然简易,但这样的砖房已经比早期的木结构宿舍条件好多了。这些宿舍离工厂如此之近,正常步行也就几分钟光景,这也是洛威尔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