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 00:46 浏览 评论
不是一个月球,而是两个?天体撞击产生了山体滑坡而不是毁灭?好吧,这些我们回头再谈。
哈佛大学的马蒂亚·丘克提出了第二个月亮从何而来的假说,填补了该领域的第二项空白。大碰撞产生了一个绕地球旋转的、由蒸发的岩石组成的环状结构。丘克认为,在这个环状结构中有两个稳定点,分别位于月球前端60°和统一轨道月球后端60°。这两个稳
定点就像重力潮汐池,平静、没有扰动,允许第二个小一点的天体形成。丘克并没有给伴月命名,但是为了表述方便,我叫它恩底弥翁,希腊神话中月球女神塞勒涅的爱人。
最初,月球和恩底弥翁和平共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像浪漫的爱情故事中那样。重力作用导致月球旋转着远离地球,整个系统的动力作用产生偏移。恩底弥翁失去了平衡,投入爱人的怀抱。丘克认为恩底弥翁最终瓦解,像一场小行星暴风雨一样降落在月球上。
月球未解之谜独家揭秘:月球本是双生时
但阿斯普豪格看到了一种与此不同的可能性。
“当天体共轨道的时候,它们的相互碰撞非常缓慢,跟一般物体的降落速度相似,所以不会产生冲击或者大规模的熔解。”阿斯普豪格说,“与其说它像一次巨大的冲击,不如说像一次宇宙中的山体滑坡,是你能想象的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碰撞后期,恩底弥翁残留的部分会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滑落,这一速度比最初启动这一过程的大碰撞的速度小得多。
月球未解之谜独家揭秘:月球本是双生时
“如果进行数学演算,你就会在撞击点得到一个凸起的物质块,这是一个由更低密度的物质组成的加厚地壳。”阿斯普豪格说。这一模型得到的图形,与月球背面的实际地壳相吻合。他推测恩底弥翁的直径必须达到1000千米,才能满足附加在地壳中的质量。这是一个合理的大小,大概是现在月球直径的1/4。这样一个小型天体在1亿年中就会冷却下来,这与恩底弥翁开始变得不稳定的年代大致相同。它在月球表面瓦解的时候,会在整个半球的范围内产生碎石,可以很好地解释月球背面加厚的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