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23:30 浏览 评论
《五星行度解》与王锡阐建立的宇宙模型
《崇祯历书》以第谷天文体系(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于16世纪提出的一种介于地心和日心体系之间的宇宙体系,认为地球静居中心,行星绕日运动,而太阳则率行星绕地球运行)为基础,而第谷未来得及完善其行星运动理论就过早辞世了,因此《崇祯历书》的行星运动理论部分颇多矛盾不谐之处。王锡阐打算改进和完善西法中的行星理论,《五星行度解》即为此而作。
王锡阐先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型,与第谷的稍有不同:“五星本天皆在日天之内,但五星皆居本天之周,太阳独居本天之心,少偏其上,随本天运旋成日行规。此规本无实体,故三星出入无碍;若五星本天则各为实体。”
王锡阐主张本天(按西法一贯的定义,所谓“本天”皆指天体在其上运动的圆周)皆为实体,这和早期来华耶稣会士传播的欧洲古代十二重天球之说非常相似。王锡阐心目中的宇宙也颇有这样的味道,他还引古证之:“天问曰: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则七政异天之说,古必有之。”不过王锡阐此说是否受过耶稣会士的启发,目前尚难断言。《天问略》出版于1615年,王锡阐读到它是完全可能的。此外,王锡阐对宇宙体系运转机制的研究,则可以肯定是受了J. 开普勒天体引力思想的启发。
天文资料图
王锡阐在《五星行度解》中对水内行星(轨道在水星轨道以内的大行星)的讨论很值得注意:“疑水星本天之内尚有多星。各星本天层叠包裹,近日而止。但诸星天周愈小,去日愈近,故常伏不见。”这虽然可能是受了《崇祯历书·五纬历指》的启发,但后者并未如此明确地提出水内行星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当时欧洲也有,比如伽利略的《对话》中就提到过,与王锡阐的说法极相似。今天一般倾向于认为不存在水内行星,但未能最后论定。而王锡阐作为早期猜测者之一,应该是值得一提的。
天文资料图
王锡阐的天文观测
王锡阐以观测勤勉著称。晚年他自己说:“每遇交会必以所步所测课较疏密,疾病寒暑无间。变周改应,增损经纬迟疾诸率,于兹三十年所。……年齿渐迈,气血早衰。聪明不及于前时,而黾黾孳孳,几有一得,不自知其智力之不逮也。”考虑到王锡阐的贫困多病,这种精神十分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