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22:56 浏览 评论
但是深入到历史的肌理,看到的则是一番满目疮痍:对于春秋时代,孔子称“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对于战国时代,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用了九个字以蔽之:“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国与国之间相互侵略,家与家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开明但并非盛世。
战国二百年间矛盾四起,危机四伏:民众水深火热,士人备受尊崇;社会动荡不安,学术空前繁荣;道德普遍滑坡,思想充分自由。
中华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时代,变成了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只剩下两类人最为活跃:诸侯和诸子。诸侯和诸子可谓“皮”与“毛”的关系。诸子,就是人们眼中的“士”,而诸侯,则是“士”所依附的那张“皮”。
是他们,共同推动着历史文明前进的车轮。
如果说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是诸侯的时代,春秋是大夫的时代,那么战国就是“士”的时代。数百年的折腾,这个时候只剩下“士”了。可以说,“士”已经成为战国舞台的主角,他们周游列国,朝秦暮楚,拉帮结派,合纵连横,演绎出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
春秋时代资料图
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士”,比如荆柯、苏秦、张仪、范雎、甘罗、邹忌、冯谖、商鞅、孟子、孙膑、田忌……都为后世留下了数不尽的传说与佳话。
春秋时代资料图
历史学者易中天曾经讲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说孟子到魏国见梁惠王,到齐国见齐宣王,“去见他们就像去见孙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