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21:03 浏览 评论
城市中迸发出的那些自发的、有活力的东西,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之所在。人们发自内心爱一个城市或街区,愿意为其承担更多的责任,愿意让它干净、整洁,出现不平的事时愿意吼一声——这才是一个社区持续繁荣的根本。如何发现、保护这种属于市民情感中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在发展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很容易催生一种被称为“城市病”的东西。在城市化的道路上,人们走了哪些弯路?一个真正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花园城市”
“花园城市”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一个英国皇室记者,规划是他的个人业余爱好。霍华德曾在美国经营农场,1876年,霍华德回到英国,加入土地改革、消灭城市贫困以及组织和开展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城市化的早期,大批人从乡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霍华德观察了19世纪晚期伦敦穷人的生活状况,他不喜欢所看到、闻到、了解到的一切。他认为伦敦城是一座公开的邪恶之城,让如此多的人拥挤在一起是对自然的亵渎。
民国大城市资料图
霍华德开出的拯救药方是彻底推倒重来,改变这座城市。他在1898年提出的计划是制止伦敦城的发展,同时重新分布周边乡村的人口,那儿的村庄正在衰落,方法是建一个新的小镇——花园城市。在那儿,城市中的穷人生活或许可以重新贴近自然。他们当然是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因此工业要在花园城市中建立起来。他的目的是创造自足的小城市,真正意义上的舒适的小城市,条件是你应是很温顺的,不想有你自己的想法,也不在意与那些没有想法的人共度一生。
民国重庆鸟瞰照片
就像所有的乌托邦计划一样,拥有任何重要计划的权利只属于手握重权的规划者。花园城市是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围的。而工业则是部署在规定的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小城及其绿化带在整体上应由一个政府相关部门控制,城市在其领导之下,这样可以避免土地使用的投机化和所谓的“非理性”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消除增长人口密度的企图——简而言之,要尽量避免使小城变成大城市。人口应控制在30,000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