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0 22:00 浏览 评论
11月9日上午10点,联大校长梅贻琦亲自组织学生集会,做动员讲话。他告诉台下学生,因为缺乏翻译人才,有数百名美军不能发挥作用,“国家急切需要着你们,希望同学们能踊跃参加通译工作”。随后他宣布:四年级同学服役期满发给毕业证书;低年级学生志愿应征期满返校,交上服务报告书,由校方审核,可免修32个学分(相当于一个学年的学分);大学四年级生寒假结业后参加通译工作的,可准予毕业;同时也宣布了惩戒措施,合格的应届毕业生,“不服从征调两年兵役者,不发毕业文凭”。
12日,联大教授会议作出决定:四年级(不包括师范学院)男生寒假后一律征调为译员。被征调者分两批入伍,第一批为文、法、理学院学生,这部分人所修学分加上学校送的学分已经达到了毕业所需的132学分;第二批主要是理工科学生,他们主要考虑把上学期的课念完后加上学校送的24学分也可以毕业。到1943-1944学年度上学期结束,联大四年级应征人数为310人,加上其他年级志愿应征的共达400余人。时任联大校长梅贻琦的一对儿女梅祖彦、梅祖彤也报名参军。
1940年中国抗战军民老照片
这批入伍学生大部分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昆明设立的译员训练班学习,少数理工科学生考入航委会高级机械班学习,后被分配到空军,长期飞行于“驼峰航线”上。译员训练班主任是战地服务团团长黄仁霖,实际负责人为联大教授,吴泽霖为副主任,樊际昌为教导主任,戴世光、鲍觉民主管训练业务。教员大多从联大抽调,闻一多、潘光旦、华罗庚等人先后去讲过课。译员班结业后,这些学生成为外事局工作人员,担任上尉三级译员或少校二级译员,是正规的非军事官员,由外事局再派到美军司令部,由他们分配到各地美军单位安排工作。
三四十年代中国抗战老照片
当时美军中缅印战场都派遣有联大学生。抗战后期的入缅战役、滇西战役、打通中印公路之战以及湘西会战等,都有大量联大的翻译人员参战。这批译员在分到部队后,虽不是正规军事人员,但一样身着美式军服,佩戴军衔,因此曾闹过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据有的学生回忆,他被分到一个汽车工厂,当少校译员,因为工作出色,几个月后,在德国留过学的厂长就提升他为中校,3个月后又提升为上校。结果该生上街后,被宪兵抓住,说他太年轻,是冒牌的,看了军官证才解除了误会。后来,他在公众场合就把上校的校章拿下来。